阅读历史 |

第19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可随着年纪渐长,太子仍然无甚长进,甚至更加不学无术,不少大臣便投到贤王门下,意欲重立新君,李岳川一直不动声色,直到纷争渐起,让他看清真正的忠君纯臣,才要发作。

君主才识有亏,并无大碍,只要会用人,自有德才兼备的臣子安邦治国,自古以来,立嫡子为储君是为了天下安定,避免因为立贤立长惹得天下大乱,贤王不知进退,结党营私,构陷太子,已经触到李岳川的逆鳞。

宋既安虽无法预知后事如何,可这其中的波谲云诡已经近在眼前,纵使他知道卷到这场纷争当中可能不会有好下场,可眼下已经退无可退。

如今朝廷众臣除了太子一派,便是贤王一派,李岳川用谁查办皇子失德都不放心,小辈之中,唯有谢字卿和宋既安这两位忠于李氏的纯臣用起来最为得心应手,这事落在他们俩身上是必然的。

“唉,”宋既安忽然叹了口气,“本以为做言官清闲,监察上谏,纠他人错处,没想到还是要过这样刀尖舔血的日子,与其黯然死在东都,当初不如去参军了。”

谢字卿想了想,他说的也不错,日后万一贤王夺得皇位,他们俩都得死无葬身之地。

“你怕了?”谢字卿含着笑意问道。

“怕有用吗,食君俸禄,为陛下做事,万死不辞”宋既安按了按额角,“只是眼下三司会审的明旨还没下来,宫宴之后,怕是会打草惊蛇啊。”

谢字卿的胳膊搭在书案上,侧目看着宋既安,灯火下,他眼波闪烁:“早些时日我密探张子理,徐忠义那边应该有所察觉,前几日邀我和穆尚书到红莲夜饮宴,打探此事。”

“哦?”宋既安问,“你怎么说?”

谢字卿笑道:“用不着我说,谁能在穆尚书嘴里套出话来,徐忠义白搭上一顿饭。”

“这倒是,”宋既安笑道,“既然徐忠义没想到陛下彻查的决心,那宫宴后三司会审也来得及,待有了眉目,再将管商虐杀案和贤王遇刺案两案并审,能挖出多少人,就看贤王的根基有多深了。”

谢字卿点了点头,二人深深对望一眼,在火光中心意互通,好似结成了某种生死相随的联盟。

“既如此,”谢字卿缓缓道,“肝胆相照,荣辱与共。”

宋既安笑着揖了一礼:“肝胆相照,荣辱与共。”

“行,天色不早,那我告辞了。”谢字卿起身。

“我先送你出门,”宋既安也跟着起身,“一会还要写点东西。”

“写什么?”

“遗书,”宋既安淡淡道,“办这种掉脑袋的事,总得提前写下遗书备

着。”

谢字卿喉咙一滞,没拦他,因为他自己也写了。

一瞬间,两人都沉默了,虽是谈笑,可气氛却有些凝重,半晌,宋既安才道:“我倒没什么放不下的,就是我那个妹妹,”宋既安顿了顿,“她一门心思扑在你身上,你若没意思,早日回绝了她吧,别让她再像个傻子一样。”

谢字卿微微握了下拳,眉心蹙着,嘴角却挂上得体的笑意:“应当的,我下次见她就同她说明白。”

语毕,大步迈出门去。

宋既安送他两步,拐过水榭就看见不远处一个小小的粉色身影坐在木阶上,背对着人,谢字卿瞥了一眼,没说话。

宋既安微微一笑,忽然叫道:“宋疏遥。”

“啊?”宋疏遥听见呼唤,转过头来,只见宋既安旁边还站了个人,她难以置信地眯眼看了看,竟是谢字卿,当即喜上眉梢,起身拍了拍衣裙走了过来。

谢字卿看了一眼宋既安,眉心微蹙。

很快宋疏遥便蹦跶过来,先对着谢字卿行了一礼:“谢侍郎,”又看向宋既安,“兄长叫我?”

“嗯,”宋既安道,“你不是等了谢侍郎一天了吗,你送送他。”

目送着宋既安渐渐走远了,宋疏遥才转过头来,笑道:“字卿,你来啦。”

“别那么叫我,”谢字卿往外走,声音冷淡,“咱们没熟到这个份上。”

宋疏遥面露疑惑,追上他扯了扯他的袖子:“你生气了?我之前这样叫你你没说不可以,今日怎么了?”

谢字卿道:“没生气。”

“那你怎么了,”宋疏遥拦不住他,“是我兄长跟你说了什么?”

谢字卿一歪头,哼笑一声:“你兄长说,若我对你没意思,要早日回绝你,别让你像个傻子一样一门心思扑在我身上。”

“你别听他的,”宋疏遥叹了口气,宋既安是知道怎么给她添乱的,她快走几步,打开双臂拦住谢字卿的去路,“你别回绝我,我也不叫你字卿了,我叫你谢郎君?谢侍郎?你想听哪个?”

“呵,”谢字卿嗤笑一声,不可置信地低头去看她,一眼望穿她眼底的乞求和惶恐,冷声道,“宋娘子,请你自重,别自轻自贱,让家人为难。”

长乐公主君让臣死,臣不得不死……

腊月的夜风寒凉刺骨,她望着谢字卿的背影许久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