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章(1 / 2)
那夜,大理寺的探子故意把线报放给刑部,还专门挑了谢字卿在刑部值夜的时候,谢字卿当时有想过不去,可若不去,贤王真出了事,刑部就是护驾不力,谢字卿就是渎职,若是去了,就会如同现在这般,不知如何上报,去与不去都是错。
“这事有大理寺搅合着,怎么着都跟贤王脱不了干系,穆尚书想想该怎么往上报吧。”
来找谢字卿之前,穆浩然已经写好了辞官奏表,他想着左不过就是卷铺盖走人,可跟谢字卿一番探讨,才感觉这事比他想象的更严重,想要全身而退,难!
“贤王他怎么敢的?”穆浩然平日里慈祥的伪装已经碎裂,气愤道,“他难道以为咱们刑部都是吃干饭的,查不到他,怎么敢堂而皇之地构陷太子!”
谢字卿喝了一口水,笑道:“贤王殿下有恃无恐,事实如何并不那么重要不是吗,贤王的名声比太子好上太多,他做事又干净,方才咱们所说的种种只能是猜测,有实证吗?仅仅靠宋疏遥的证词吗?一个十八岁的小姑娘,兴许她惊惧之下记错了也未可知,根本无法用这个定贤王的罪。”
他面色阴沉下去:“况且,圣意难测,尚书大人和我也无法断定陛下是否要改立贤王为太子,若陛下真有这个心思,此时你我上报此事,无异于自寻死路。”
穆浩然听得心中一惊:“诶,字卿不要公然议储……”
谢字卿挑眉:“那尚书大人就去告下官的状,反正也都是一死,还挑什么时候。”
穆浩然不说话了,见谢字卿破罐子破摔,他倒是有了想把这罐子捡起来补一补的心思,也不再装腔作势,很真诚道:“字卿啊,风雨同舟,患难与共,咱们现在就是亲人,比亲人还亲,这事咱们还得想想怎么报。”
若是报太子是主谋,显然是冤假错案,不仅得罪了太子,日后若是翻案,所有牵涉其中的人都得死,若是报贤王是主谋,无凭无据,倘若被贤王一党抓住把柄,倒落下个构陷皇子的罪名,还是免不了一死。
半晌,穆浩然道:“那就查到哪报到哪,就说参与刺杀的三个刺客都死了,这三人皆不在大渊名册上,必是前朝乱党,挑唆皇室自相残杀。
”
谢字卿抬眸睨他一眼,要不说穆浩然老狐狸呢,这法子倒是让人挑不出错处,太子不知情,贤王身为罪魁祸首也不敢上表请求彻查,稀里糊涂糊弄过去兴许是目前最好的办法。
“行啊,”谢字卿站起身,“这样牵扯最小,若是陛下不满意这个结果,顶多认为下官办事不力,革职罢了,但是穆尚书……”
穆浩然也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老夫早有卸任的心思,若是革职,那便革职,总算把脑袋保住了不是。”
两人对视一番,一拍即合,竟隐隐感觉前路光明。
六部之上本来要设尚书令统领全局,可大渊朝的皇帝忌惮尚书令职权过大,便不设此职位,甚至连尚书左右仆射也不常设立,自宋疏遥的祖父尚书左仆射去世后,这职位便一直空悬着,六部尚书有大事皆直报皇帝李岳川。
谢字卿道:“这事咱们得面呈皇上,明日进宫如何?”
穆浩然道:“甚好,字卿写奏表吧。”
“我写?”
穆浩然老谋深算地一笑:“这案子本就是字卿查办,你写最合适。”
谢字卿被气笑了,他按捺住内心的无语,点头道:“我写可以,但这种要案没有侍郎写奏表的道理,不合规制,我写完您得照着抄一份。”
穆浩然笑着用指尖隔空轻点谢字卿:“字卿啊,还是防着我,行,你写,我抄,明日一起进宫面圣。”
送走穆浩然,谢字卿默了半晌,这件事是贤王做的,那就说明他不仅想要扳倒太子李恒,还动了打压谢氏的心思,他这样做,谢字卿并不感到奇怪。
李恒的生母张皇后刚入宫时是贵妃,彼时的皇后还是谢字卿的姑母谢皇后,谢皇后无所出,太子之位也一直悬而未决。
谢皇后一直未诞下皇子,朝中众说纷纭,大臣上表,请李岳川早做抉择,总不能一直等着皇后生出皇子才立太子,李岳川为堵悠悠众口,便想寻个生母位分低微的皇子先养在谢皇后名下。
贤王李庭早慧,那年不过六岁,就毛遂自荐,自请去谢皇后宫中,李岳川却觉得他已经大了,离开生母必然有诸多不适,便定了年仅一岁的四皇子李朔,养在了谢皇后身边。
除了这次,谢家和贤王还结过一次梁子,那是十年前,贤王十六岁,欲娶谢字卿的一位堂姐为王妃,可他那位堂姐已经有了心上人,哭天喊地的不愿意嫁给李庭,加之谢氏的女儿从来都是新君继位之后做皇后的,与贤王结亲之事便被谢字卿的祖父婉拒了。
想必这两件事让贤王一直怀恨在心,趁此机会,把谢字卿牵扯到皇子遇刺一案中,即便动不了谢家的根本,也能给他们一点教训。
谢字卿又有点头疼了,执笔飞快地写了两道面圣的奏表,一份放在大案上,另一份收进了袖中,他今日就要秘密见到李岳川。
↑返回顶部↑